横看成峰侧成岭,远近高低各不同描写的是哪里
来源:网络整理时间:2023-01-29 11:54 1001次
摘要:看着一个个像峰一样的山脊,距离就不一样了。这首诗描写了庐山。“侧视山为峰,远近不同”这句诗出自宋代苏轼《题西林壁》。诗的后两句是“不知庐山真面目,只住在此山中。”所以诗里写的山是庐山。庐山又名匡山、匡
看着一个个像峰一样的山脊,距离就不一样了。这首诗描写了庐山。“侧视山为峰,远近不同”这句诗出自宋代苏轼《题西林壁》。诗的后两句是“不知庐山真面目,只住在此山中。”所以诗里写的山是庐山。庐山又名匡山、匡庐,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
把峰边看做山脊。不同的距离描述了峰侧是脊的位置。不同的距离描述了这首描写庐山的诗。“侧视山为峰,远近不同”这句诗出自宋代苏轼《题西林壁》。诗的后两句是“不知庐山真面目,只住在此山中。”所以诗里写的山是庐山。
庐山又名匡山、匡庐,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东临婺源鄱阳湖,南临南昌王腾亭,西临京九铁路,北靠滔滔长江。它高耸于长江中下游和鄱阳湖畔,在东经115° 52′—116° 8′和北纬29° 26′—29° 41′之间,长25公里,宽10公里。主峰是汉阳峰,海拔1474。这座山呈椭圆形,是典型的块状山。
原诗及译名西林碧
【作者】苏轼【朝代】宋
从峰谷的正面和侧面,从远、近、高、低的地方,都能看到庐山,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面貌。
因为身在庐山,所以认不出庐山真面目。
翻译
从正面和侧面看,庐山起伏不平,群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和低处看,庐山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面貌。我之所以认不出庐山真面目,是因为我在庐山。
做出赞赏的评论
前两句“过山侧成峰,远近不同”,其实是形容你游山时所见。庐山是一座山谷纵横,峰峦起伏的山。游客位于不同的地方,看到不同的风景。这两句话概括并生动地描述了庐山的变化景观。
最后两句“不知庐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是现场说理,谈游山的心得。为什么认不出庐山真面目?因为我在庐山的中部,视野被庐山的山峰限制了。我看到的只是庐山的峰、脊、谷,只是局部的,一定是片面的。这是你在山里看到的,观察世间事物往往也是如此。这两首诗内涵丰富,启示我们认识一种为人处世的哲学——因为人的立场不同,出发点不同,难免对客观事物有片面的认识;要了解真相和全貌,就必须超越狭隘的范围,摆脱主观的刻板印象。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并不抽象地评论。而是紧紧拥抱山游,畅谈自己的独特感受。他借助庐山的意象,用平实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哲理,所以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文章标题:横看成峰侧成岭,远近高低各不同描写的是哪里
- 相关文章
- 福建初三复读怎么申请202305-29
- 零基础学吹笛子要多久 笛子难不难学04-17
- 职高乘务员专业出来有用吗 就业前景怎么样04-20
- 中秋节风俗习惯有哪些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04-24
- 厦门职业中专学校有哪些是全日制的?06-19
- 厦门2023哲学专业适合男生学吗 前景怎么样07-05
- 艺术设计毕业了干什么工作的 就业方向是什么04-03
- 2023大数据技术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好不好就业04-17
- 女生技校学什么比较挣钱 技校的优势05-18
- 厦门2023国民经济管理专业适合男生学吗 前景怎么样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