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内江市高级技工学校 计算机应用与维修(物联网技术)专业
来源:网络整理时间:2020-07-08 10:33 441次
摘要:学校简介 学校创办于1979年,是一所老牌的全日制公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我们学校占地面积达到400亩,学校里面环境优美,那是我们为了给学生一个优秀的发展空间,所以我们学校建
学校简介
学校创办于1979年,是一所老牌的全日制公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我们学校占地面积达到400亩,学校里面环境优美,那是我们为了给学生一个优秀的发展空间,所以我们学校建立了一个良好的环境,给学生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学习服务,让学生在这里面能够成长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才,同时我们学校还有完善的设施设备,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保证学生在以后的道路上面能够有一个更好的发展情况,给学生的未来通过更好的帮助,帮助学生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才。
一、专业背景
物联网( Internet of Things,IOT)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传感器与传感网和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实物互联网。物联网将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防灾救灾、安全保卫与军事等领域。从 Google、Baidu 的搜索引擎服务到 3G 移动梦网业务,信息网络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驱动力。温家宝总理在《让科技引领**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指出,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 IP 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截止2012年,我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已达到3650亿元。多省市都制定了物联网产业规划,重庆市规划,到2015年全市物联网产业完成投资390亿元,产值突破1500亿元。重庆市和美国思科公司合作,将投资20亿美元建设“智能城市”和制造基地,成为思科全球第五家总装厂,至少将带动本地2万人就业,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作为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工学结合,加强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已经成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成为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内容。职业教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计算机应用与维护(物联网技术)专业需要紧跟社会经济形势,与时俱进。
二、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使学生具有较好的计算机应用与维护(物联网技术)专业方面的知识背景,良好的人文素质,一定的研究开拓创新能力。
内江市2017年出台《内江市加快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网状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引领全市电子商务及相关产业集群网状化发展;2018年内江市全力推进“双百”集群建设。学校为对接内江产业发展需要,将计算机和电子两大骨干专业适当调整,逐步向物联网工程应用方向人才培养转型。通过三年建设,将物联网专业建成“专业方向前沿,人才培养模式理念领先,实训设施先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好,服务能力强”的示范专业。目前,从物联网专业人才需要的角度分类,主要由研发类人才:以物联网系统设计、嵌入式软件开发、物联网硬件开发、传感技术开发等基本属本科及以上层次。结合我校现有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基础的优势逐步向物联网工程应用方向转型,人才培养目标主要以从事物联网项目工程现场管理、施工方案、设备软硬件维护及安装与调试等中、高职层次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主、同时也为部分优秀学生进一步提升进入物联网系统设计、嵌入式软件开发、传感技术等系统开发等创造必要条件。
学校按照“紧贴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充分考虑学校办学条件、办出特色”的原则,打造学校的拳头专业和特色专业。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新型学徒制办学模式,学校在教学理念上大胆改革创新、课程体系建设创新教学模式改革创新,通过三年建设,将物联网专业建成“专业方向前沿,人才培养模式理念领先,实训设施先进,学生职业发展前景良好,服务能力强”的示范专业。力争专业在校生人数超过600人以上;五年建成省级精品特色专业。物联网专业填补内江及周边地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空白,引领内江职业教育专业布局健康发展。服务内江经济,为内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人才培养,组织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汇集多家企业、行业专家深入调研,围绕以产教融合引领专业建设,全面实行校企协同育人,结合学校专业优势反复论证,并制定了“三个结合,四个创新”的办学模式。
(一)“三个结合”
1.结合内江产业集群经济发展规划,制定专业发展计划(即:专业计划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对接)
2.结合企业岗位需求,调整教学计划(大纲),课程结构体系与岗位需求对接(即:教学计划与岗位需求对接)
3.结合企业、行业生产标准,调整课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生产
实践对接(即:教学方法与生产实践对接)
(二) “四个创新”
1.教学机制创新。构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动态调整机制,促进教育链、产业链有机融合,以产教融合引领专业建设。实现“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有效机制。
2.教学模式创新。建立校企合作育人,工学结合的现代学徒制,以学生职业技能为核心、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3.教学方法创新。积极引进行业大师、企业能手,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强调“教中做,做中学”工学结合,结合生产标准,调整课堂教学方法。
4.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机制创新。构建完善的“德、能”综合评价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校企合作机制,实现校企合作共赢。
四、课程教学改革
(一)课程体系及框架。
物联网技术的覆盖范围非常宽泛,包含了计算机、互联网、无线通信、微波与天线、射频电子线路、信号与信息处理、智能识别、计算机控制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智能交通、数据库与数据挖掘、软件工程等十几个学科的知识,是一个典型的多学科交叉专业,课程体系从物联网的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方面进行设置。
中职学校要在物联网行业有所发展,就要找准企业发展动向,深入挖掘企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建全职业特色的人才培养过程,从学生的特点入手,完善教学中课程的设置,改善实训条件,利用原专业的基础向物联网专业靠近。
中职学校要在短时间内培养出适应物联网行业发展的人才,难度大、困难多。这就要充分利用原有专业基础,加大对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改革力度。课程设置要有一定的原则:抓重点——网络技术应用和物联网基础;抓核心——包括网络技术、传感技术;抓动手——利用实训设备加强动手能力。在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融入物联网技术应用类的课程。通过修改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在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基础上适时嵌入物联网技术的课程,如《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RFID与二维码技术》、《综合布线技术》、《无线传感网络》、《物联网工程》、《网络安全技术》等。提升计算机专业课程与物联网行业的对接度,为物联网产业时代的到来储备人才。
注重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行“学中做、做中学”、项目任务驱动、实境教学法等教学模式。实施“双证书”教育,走工学结合之路,学生专业技能强、质量高、有特色,毕业生供不应求。
1、在课程体系上尝试和探索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将学历教育、职业技能、职业认证三者紧密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2、在教学方法改革上,是将课程按理论、实训交替进行“工学交替”、“教、学、练、思”一体化教学、实境教学等方式进行,使教学与实习、实训同步进行,由专职教师与行业技术骨干共同完成,提高了目标达成率。
3、以够用为度,整合部分课程,将一些课程进行整合,提高教学效率。
(二)课程内容。
根据课程设置的人才能力结构以及物联网包含的 3 个层面,根据发展国家战略性产业的要求,结合目前已开设物联网相关专业学校开设的课程、培养目标及方案等综合分分析,物联网专业课程内容具体如下:
课程层次 | 感知层 | 传输网络层 | 应用层 |
专业基础课程 | 电子技术基础 数字电路 模拟电路 传感技术基础 物联网工程 单片机与接口技术 | 通信原理 计算机网络 信号与系统 移动通信 数据结构 程控交换 | 软件工程 数据库原理与信息安全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
专业骨干课程 | 自动检测技术 光纤通信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 | RFID与二维码技术 移动与多媒体通信 综合布线技术 | 物联网工程 M2M 技术(手机支付) 数据挖掘与云计算 <, !--[endif]-->软件无线电技术 |
专业拓展课程 | 无线传感网络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PLC 应用技术 | 3G 通信技术 传输可靠实时性 多网融合(包括传感网与通信网) | 海量存储与挖掘 网络安全技术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系统实现 |
(四)深化课程改革。
1.在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依据学生实际实施“降低文化课重心、减轻专业理论压力,突出专业技能培养,加强综合素质提高”的课程改革。构建了以文化课为基础、专业课为重点、实训课为核心、活动课为辅助的教学体系,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继续开展以专题讲座为载体的晚自习改革,助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2.坚持以技能大赛为契机,突出职业技能导向,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形式的改革,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相长”的教学氛围。构建竞赛体制改革。按照“普通高中有高考,职业学校有竞赛”的思路,以竞赛促教学,促教改。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鼓励师生积极参加全国、省市各类竞赛,实现了师生在各类赛事上的获奖等级、获奖人数上的历史突破。
3.开展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认证工作,提高毕业生“双证”持有率。
4.继续广泛深入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实现信息化教学普遍化和常态化。学校持续提升数字化校园及智慧课堂建设,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帮助教师实现“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智慧教学新常态。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推进各项工作,以点带面分学科分阶段推广信息化教学改革经验,逐步整体提升全校教师队伍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教师参与课程资源开发、教学改革实践、科研项目和竞赛活动等成绩显著。
文章标题:内江市|内江市高级技工学校 计算机应用与维修(物联网技术)专业
- 相关文章
- 2020年绵阳中职学校名单及专业名单(含中专职高技校共33所)01-09
-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原四川省卫生学校)2019年招生简章11-13
- 四川师范大学幼师学校2019年招生简章02-15
- 2020年广安中职学校名单及专业名单(含中专职高技校共计23所)01-10
- 2019年内江中职学校名单及专业名单(含中专职高技校共计23所)07-26
- 2019年泸州中职学校名单及专业名单(含中职职高及技校共计20所)07-26
- 成都市职业学校排名——中专排名07-09
- 四川大学附设华西卫生学校(成都华西卫校)2018年招生简章11-09
- 2019年成都中职学校名单及专业名单(含中专及职高学校共计84所)07-26
- 四川省人民医院护士学校2018年招生简章11-09